雪天路滑易摔傷,您知道摔倒的正確姿勢嗎?
隨著降雪的到來,人們享受雪趣的同時,雪后路滑也成了麻煩事兒。那么雪天出門怎樣預防滑倒摔傷,摔傷之后又該怎么做呢?
醫生建議,冰雪天盡可能減少出門次數,如果一定要外出,則要做好預防措施。如果摔倒后出現疼痛、腫脹的癥狀,不要強行移動或自行處理,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傷。
一、雪天出行,關鍵的就是要“慢、看、穩 ”
“慢”:雪天不可預測的因素有很多,走路、騎車速度都別太快,注意力要集中,慢走,低速行駛。
“看”:隨時注意周邊車況及路況,隨時應變。路上不要接打手機、聊天,兩人以上出行時,要前后行走,不要并排。防寒保暖時帽子不要過低,遮擋前方視線。
“穩”:雪天出行,最好穿防滑鞋。走路速度不要太快,腳底要踩實踩穩,老年人宜拄拐而行;鞋底不宜硬,切勿穿硬塑光底鞋,最好穿上寬松、保暖、防滑的棉鞋,如防滑鞋或旅游鞋,女士尤其不宜穿光底的高跟鞋或松糕鞋。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雙手更不要揣在兜里,宜佩帶保暖手套,因為雙手來回擺動能很好地起到對身體的平衡作用。
二、雪天出行,不慎跌倒要正確防護
據統計,就診摔傷患者中,以50歲以上老人居多,大部分表現為手腕部、腳踝部扭傷,也有部分為腕部骨折、髕骨骨折、髖部骨折或腰椎損傷。
滑倒時順勢滑或縮團滾可減少骨折
滑倒時手著地的那一瞬間,力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這種暴力會傳導到肩關節。所以,腕關節和肩關節是最容易骨折的部位。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摔倒姿勢,就是屁股向后坐。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這是最要命的姿勢,因為它會引起腰椎粉碎性骨折和骶尾骨骨折。
一邊屁股著地摔倒,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危險姿勢,這種姿勢容易導致髖部骨折,包括股骨頸骨骨折及股骨粗隆間骨折,尤其是中老年人。
雨雪天,地滑摔跤不可避免,但如果能在摔倒時,迅速作出正確反應,可大大減少骨折。
摔倒時,正確的做法有兩個——
順勢滑:雙手收回或平伸,順著力量向前滑,順勢向前滑。
縮團滾:雙手護住頭面部,縮團,順著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滾。用身體整個側面來著地,增加受力面積,減輕摔傷的程度,盡量不要用手直接來支撐地面。
滑倒后先要檢查傷勢:不要貿然爬起來,先要查看有沒有骨折的情況;
滑倒后首先要對四肢和關節進行自我檢查,看看主要關節能不能活動。如果感覺肢體特別疼痛,而且有反常活動,就有發生骨折的可能。
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較輕的,人們還能勉強活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后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加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此時應該盡快呼救,救人者也不能隨意背抱傷者,而是要用硬板將傷者抬到醫院,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由專業醫護人員救助。
即便是發生上肢骨折也不可亂揉亂動,應該用圍巾、書本等固定好骨折部位,請求他人幫助,立即到附近醫院治療。
摔傷后不要揉捏患處:揉捏既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會加重水腫;
人們摔傷之后第一反應是會用手去揉一揉傷處,以為可以緩解疼痛。其實這樣做既不能緩解病情,還有可能會導致局部水腫,加重傷情。
一旦發生摔傷,患者要盡量避免一些可能會加重傷情的行為,千萬不要隨意地揉捏或按摩。
腫脹初期不要熱敷:熱敷會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出血增加,加重腫脹。
摔傷之后,有些人覺得傷勢比較輕,沒有必要去醫院,就會用毛巾熱敷傷處,病情反而會更加嚴重。因為熱敷會導致傷處的毛細血管擴張、出血增加,進一步加重腫脹反應。在腫脹初期,要保證休息,抬高患肢,并用冰塊冷敷。來控制出血,促進消腫,減輕疼痛的反應。待24小時或48小時急性期過后,再進行熱敷,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不慎摔成外傷,不要自行用紅花油、膏藥等治療,因為紅花油等藥物雖有活血的功效,但使用不當會加重腫脹,不宜在外傷早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