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教支招,教你如何更好過寒假
寒假來臨,往往會出現這樣兩類家長:一是乘著假期趕緊給孩子補補課,把寒假作業做完;二是如釋重負——終于不用整天盯著寫作業了!寒假雖短,但是如何陪伴孩子好好度過寒假也是一門“學問”,能讓孩子避免開學會很多適應問題。
首先我們要謹防一些壞習慣的養成:
(一)睡懶覺。冬天白日短,懶覺一睡就睡掉了一大半,因為過節,很多東西吸引孩子,這樣學習就被自然而然排除在外了。等到一開學,原先的生物鐘被打亂,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因此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寒假規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二)看電視。看電視其實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有更有興趣的事情做。對電視節目的迷戀也意味著沒有比它更吸引孩子的事情。而在這件事上,家長才是“罪魁禍首”。因為平時看電視常常遭到家長禁止。如果孩子已經懂得上網,家長甚至會擔心孩子沉迷網絡甚至“上癮”。
(三)宅在家。看電視太多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活動少,伴吃零食,這對于原本就缺乏運動的孩子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帶孩子一起出去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鼓勵孩子跟小區同齡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活動目的,打開鄰里間的“隔閡”。注意不要給他們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弄臟了,回去洗洗就好,不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以上只是孩子要避免的問題的一部分。但是光光回避問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家長還需要主動出擊。
(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計劃。除了在計劃中要求孩子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家長要和孩子商量好假期做的事情,比如看幾部有意義是電視劇等,建議大家看看勵志的電影,這個效果不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出游等活動。
(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比如學習做飯常識、買菜常識等。有句俗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什么?就是人家接觸的早,不要太嬌慣了我們的孩子。也可以讓孩子定期做一些事情,比如每天要倒垃圾,買早飯或者做早飯,或者記錄家里的開支費用啊等等。要讓孩子感受到家的不容易以及家庭的樂趣,當然更多的是去體味家的價值。
(三)讓孩子了解父母的生活,感恩教育。現在很多孩子不了解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也不知道家里的錢是怎么來的,更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艱辛,這個就是很多孩子認為自己和父母存在“代溝”的原因,要是可以的話,帶自己的孩子到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去轉悠下,或者給孩子講講自己今天的工作都干了什么,家里的開支情況都是什么樣的。
(四)培養興趣愛好。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的角度講,是基因氣質,基因氣質有80%來自于天生遺傳,也就是說,孩子的興趣特長等先天遺傳隱身占據比較多,這方面的才能,父母可以通過基因氣質檢測等方式去發現,并采取科學的培養方式,注意把握孩子先天,培養后天。對于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應該投入合適的精力,保障過程的合理和結果的滿意,給孩子留下美好的記憶和奮進動力。
(五)帶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對于城市的孩子,可以到農村去體驗一下生活,看看農田,看看牛羊等,家庭條件好的,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下,可以去經濟環境區域、著名院校、風景旅游景地等,“見多識廣”,大人小孩都是這樣的。
(六)較孩子會一項本領。利用假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學一種“技能”,如學習一種樂器的演奏,或是學會滑冰、游泳、畫畫、做一道菜等本領。
紹興市中心醫院 馬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