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常見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
臨床表現
1.代謝紊亂癥侯群“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Ⅰ型患者大多起病較快,病情較重,癥狀明顯且嚴重。考試大網站收集Ⅱ型患者多數起病緩慢,病情相對較輕,肥胖患者起病后也會體重減輕。患者可有皮膚瘙癢,尤其外陰瘙癢。高血糖可使眼房水、晶體滲透壓改變而引起屈光改變至視力模糊。
2.并發癥和(或)伴發病
(1)急性并發癥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
2)感染,常發生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反復發生,泌尿道感染以腎盂腎炎和膀胱炎最常見。腎乳頭壞死是嚴重的并發癥。
(2)慢性并發癥
1)大血管病變主要是大、中動脈粥樣硬化。
2)微血管病變微循環障礙、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變。
①糖尿病腎病毛細血管間腎小球硬化癥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Ⅱ型糖尿病,其嚴重性次于冠狀動脈和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②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③心臟微血管病變和心機代謝紊亂可引起心肌廣泛灶性壞死等損害,稱為糖尿病心肌病,可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神經病變 主要是微血管病變及山梨醇旁路代謝增強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其病變部位以周圍神經為最常見,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病情進展緩慢。
4)眼的其他病變黃斑病、白內障、青光眼、屈光改變、虹膜睫狀體病變等。
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以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肢端壞疸等病變,統稱為糖尿病足。由于神經營養不良和外傷的共同作用,可引起營養不良性關節炎(Charcot關節),好發于足部和下肢各關節,受累關節有廣泛骨質破壞和畸形。
治療和預后
治療原則是早期、長期治療、綜合治療、治療措施個體化。
治療的目標是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糖尿病癥狀,防止或延緩并發癥,維持良好健康和勞動(學習)能力,保障兒童生長發育,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
1.一般治療:健康教育
2.飲食治療
(1)制定總熱量(2)碳水化合物,約占飲食總熱量50%~60%(3)蛋白質和脂肪比例: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15%,考試大網站收集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0.8~1.2g,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伴有糖尿腎病而腎功能正常者應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應限制在0.6g.至少有1/3來自動物蛋白質保證必需氨基酸供給。脂肪約占總熱量30%,其中飽和脂肪、多價不飽和脂肪與單價不飽和脂肪的比例為1:1:1,每日膽固醇攝入量<300mg.
(4)合理分配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均產熱16.7U(kcal),每克脂肪產熱37.7U(kcal),將其換算為食品后制訂食譜,可按每日三餐分配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為1/7、2/7、2/7、2/7.每日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以不少于40g為宜。限制飲酒,每日攝入食鹽應限制在10g以下。
3.體育鍛煉
對Ⅰ型糖尿病患者,體育鍛煉宜在餐后進行,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島素,使運動時不會過多增加胰島素吸收速度,以避免運動后的低血糖反應。對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適當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
4.口服藥物治療
(1)磺脲類口服降糖藥
(2)雙胍類藥
(3)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
(4)噻唑烷二酮
5.胰島素治療
(1)適應癥主要有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時;考試大網站收集③合并重癥感染、消耗性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④因伴發病需外科治療的圍手術期;⑤妊娠和分娩;⑥Ⅱ型患者經飲食及口服降糖藥治療未獲得良好控制;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⑧營養不良相關糖尿病。
(2)制劑類型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維持作用時間,胰島素制劑可分為速(短)效、中效和長(慢)效三類。(常用速效、中效、長效胰島素劑的種類作用時間要清楚)。
(3)使用原則和劑量調節胰島素治療應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并按患者反映情況和治療需要作適當調整。對Ⅱ型糖尿病病人,可選中效胰素,每天早餐前1/2h皮下注射1次,每隔數天調整胰留島素劑量。晚上尿糖陰性,可用中效和速效胰島素混合使用。強化胰島素治療,有如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①早餐前注射中效和速效胰島素,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夜宵前注射中效胰島素;②早、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夜宵前注射中速效胰島素,夜宵前注射中效胰島素;③早、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早餐前同時注射長效胰島素,或將長效胰島素分兩次于早、晚餐前注射,全日量不變。強化胰島素治療的另一種方法是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2歲以下幼兒、老年患者、已有晚期嚴重并發癥者不宜采用強化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在急性應激時,均應按實際情況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以渡過急性期。
(4)胰島素的抗藥性的和副作用各種胰島素制劑含有雜質,可有抗原性和致敏性。牛胰島素的抗原性最強,其次為豬胰島素,臨床上只有極少數患者表現為胰島素抗藥性,即在無酮癥酸中毒也無拮抗胰島素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每日胰島素需要量超過100或200U。此時應改用單組分人胰島素速效制劑。
胰島素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多見于I型患者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者。
6.胰腺移植和胰島細胞移植Ⅰ型合并糖尿病腎病腎功不全為胰腎聯合移植的適應征。治療對象大多為I型糖尿病患者。
7.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療孕婦的空腹血糖低于妊娠前水平。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在妊娠中、后期尤為明顯,使胰島素需要量增加。①當分娩后其敏感性恢復,胰島素需要驟減,應及時調整劑量,避免發生低血糖。②在整個妊娠期間應密切監護孕婦血糖水平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成熟情況。③應選用短效和中效胰島素,忌用口服降糖藥。④在妊娠28周前后,應特別注意根據尿糖和血糖變化,調節胰島素用量,在妊娠32~36周時宜住院治療直到分娩。⑤必要時進行引產或剖腹產。產后注意對新生兒低血糖癥的預防和處理。
糖尿病酮癥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一旦發生,應積極治療。
糖尿病預防分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對糖尿病的易感人群為預防對象,以宣傳教育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變生活方式,降體重、降血壓、降血脂有助于減少糖尿病的發生。
二級預防:及早發現無癥狀的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者,并給予干預治療如拜唐蘋或二甲雙胍,以降低糖尿病發病率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社區開展人群篩查,建立防治網。
三級預防:加強對糖尿病的治療,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壓、體重達標,以減少其慢性和急性并發癥的發生。以保護糖尿病患者的勞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