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防治知識
一、病因
1.習慣因素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2.環境因素
3.年齡:發病率著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4.其他:肥胖者發病率高;避孕藥;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二、分類
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兩類:
1.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
2.繼發性高血壓:又稱為癥狀性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
三、臨床表現
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生血壓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癥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神志不清、抽搐。這就屬于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癥,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癥狀與血壓升高的水平并無一致的關系。
四、診斷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Hg,仍應診斷為高血壓。
分類 | 收縮壓(mmHg) | 舒張壓(mmHg) |
正常血壓 | <120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和(或)
| 80~89
|
高血壓
| ≥140和(或)
| ≥90
|
1級高血壓(輕度)
| 140~159和(或)
| 90~99
|
2級高血壓(中度)
| 160~179和(或)
| 100~109
|
3級高血壓(重度)
| ≥180和(或)
| ≥110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140和
| <90
|
如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標準為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也可按照收縮壓水平分為1、2、3級。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標準:
其他危險因素和病史
血壓水平
| 無其他危險因素 | 1-2個危險因素 | ≥3個危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
| 有并發癥 |
1級 | 低 | 中
| 高
| 極高危 |
2級
| 中
| 中
| 高
| 極高危
|
3級
| 高
| 極高危
| 極高危 | 極高危
|
五、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糖尿病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為①減輕體重。②減少鈉鹽攝入。③補充鈣和鉀鹽。④減少脂肪攝入。⑤增加運動。⑥戒煙、限制飲酒。
(2)血壓控制標準個體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壓發病機制不盡相同,臨床用藥分別對待,選擇最合適藥物和劑量,以獲得最佳療效。
(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降壓治療后盡管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血壓升高以外的多種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后產生重要影響。
2.降壓藥物治療
(1)降壓藥物種類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2)治療方案大多數無并發癥或合并癥患者可以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臨床實際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癥、合并癥、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都會影響降壓藥的選擇。2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以采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療,其目的是降低血圧、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 生活方式干預降低血壓和心血管危險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應采用,主要指施包括以下內容 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鉀攝入(I,B)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I,A) 控制體重,使 BMI<24;腰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I,B) 不吸煙,徹底戒煙,避免被動吸煙(I,C) 不飲酒或限制飲酒(I,B) 增加運動,中等強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續 30~60 分鐘(I,A) 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