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松日】警惕“寂靜殺手”——骨質疏松癥
70歲的李婆婆坐公交車外出
一路顛簸回來后,
感覺后背疼痛難忍
隨即到醫院就診
醫生發現其腰椎壓縮性骨折
這意味著,如果保守治療李婆婆要絕對臥床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康復。坐一趟公交車就會骨折?聽起來匪夷所思。實際上在臨床工作中還碰到有些人端了盆水或打個噴嚏就會骨折,其原因和李婆婆一樣,都是因為患上了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癥。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質量受損及骨強度降低,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現實生活中它跟感冒、胃腸炎一樣常見,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因為前期癥狀不明顯,常常被人們忽視,只有骨折時才被察覺。因此我們也說骨質疏松癥是靜悄悄的疾病。
“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及危害
其臨床表現主要有疼痛、身高變矮和駝背;但最嚴重的是并發骨折,是骨質疏松的主要危害。骨折的常見部位是脊柱、髖部和腕部,尤其是髖部骨折,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常見病,是骨質疏松癥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類型。主要發生在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導致骨量減少及骨組織結構變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變形、出現合并癥,乃至死亡等問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甚至縮短壽命。
骨質疏松性骨折
骨質疏松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嚴重并發癥“骨質疏松性骨折”,屬于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由于骨強度下降,輕微創傷甚至日常活動也可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常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髖部、腕部。由于骨質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大,因此在治療骨折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如何檢查?
依靠臨床表現、骨量測定(骨密度測定)、X線片及骨轉換生物化學指標等。一旦發現身體出現腰背部疼痛,身高縮短等現象,盡早就醫,進行骨密度檢查,明確骨量情況。雙能X線骨吸收測量儀(DXA)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最可靠的檢測骨量的方法,其測定值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一般選取脊柱和髖部檢查。骨轉換生物化學指標可進一步明確骨質疏松微量元素的變化。
重視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進行規范化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骨量丟失,最重要的是預防骨折,只有這樣才能將骨質疏松對人體的傷害降至最低。不尋求積極治療,一旦發生骨折后再發骨折風險將顯著增加。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風險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形成骨折后的瀑布效應。所以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骨質疏松癥的“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通過合理膳食營養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將自身的骨量達到最大峰值,是預防生命后期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措施。飲食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乳制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粗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陽光下運動,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少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
2二級預防
針對中年人,尤其是絕經以后的婦女,骨丟失量加速,除了飲食和科學的生活方式外,每年還應該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預防性服用活性維生素D及鈣劑,運動方式由戶外的有氧運動改為稍緩和的運動方式,如走路、慢跑、太極拳、廣播體操等。
3三級預防
針對老年人或已是骨質疏松癥的人。對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如家中老年人的床增加護欄,浴室放置防滑墊,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預防二次骨折。若能及早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積極進行科學干預,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是可能延緩和預防的。
骨質疏松癥是一個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正確認識并重視骨質疏松,那么我們可以避免很多因忽視骨質疏松帶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