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一課題獲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
發布時間:2012-05-24
訪問次數:2261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課題《外傷性蛛血后腦血管痙攣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獲2012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
該課題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和數字腦血管造影技術采集腦血管管徑數據并評價其痙攣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創傷性蛛網膜下潛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相關危險因素。通過TCD的監測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總結得出血流在3-5天到達高峰,在一周后開始回落,提示CVS在傷后早期即有發生,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明確原發傷程度、出血量和手術操作是t-SAH患者CVS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對t-SAH的防治具有前瞻性意義。
該課題由醫院副院長、腦科中心主任屠傳建主任醫師主持完成。課題列入2009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學研究基金計劃(A類)計劃編號:2009A209。該課題共發表論文5篇,并以壁報形式在第十屆國際神經創傷大會展出交流,其中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subarachnoid blood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發表在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痙攣狀態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發表在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經顱多普勒對外傷性腦血管痙攣的診斷價值發表在中華創傷雜志上。
我院神經外科為紹興市重點學科,設二個病區,床位80張。技術力量雄厚,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5名,碩士研究生2名,承擔著紹興縣120急救中心所有顱腦損傷病人的搶救任務,搶救成功率在95%以上,在顱腦損傷的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很有成果的經驗。每年開展大型手術400例以上。科室學術氛圍濃厚,近3年共有11項課題通過省市縣鑒定,20余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
該課題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和數字腦血管造影技術采集腦血管管徑數據并評價其痙攣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創傷性蛛網膜下潛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相關危險因素。通過TCD的監測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總結得出血流在3-5天到達高峰,在一周后開始回落,提示CVS在傷后早期即有發生,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明確原發傷程度、出血量和手術操作是t-SAH患者CVS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對t-SAH的防治具有前瞻性意義。
該課題由醫院副院長、腦科中心主任屠傳建主任醫師主持完成。課題列入2009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學研究基金計劃(A類)計劃編號:2009A209。該課題共發表論文5篇,并以壁報形式在第十屆國際神經創傷大會展出交流,其中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subarachnoid blood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發表在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痙攣狀態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發表在中華急診醫學雜志、經顱多普勒對外傷性腦血管痙攣的診斷價值發表在中華創傷雜志上。
我院神經外科為紹興市重點學科,設二個病區,床位80張。技術力量雄厚,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5名,碩士研究生2名,承擔著紹興縣120急救中心所有顱腦損傷病人的搶救任務,搶救成功率在95%以上,在顱腦損傷的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很有成果的經驗。每年開展大型手術400例以上。科室學術氛圍濃厚,近3年共有11項課題通過省市縣鑒定,20余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